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Gs:時間對距離的感覺

時間,是影響距離感很重要的一個因子。

以前,常常覺得絕對的距離是生活裡很重要的因子,但是隨著個人生活所在的大台北地區交通建設的改善,發現時間距離(time distance)反而是更重要的「距離」因子。

怎麼說呢?

例如雪山隧道的通車,使得從台北建國交流道或重慶北路交流道前往羅東交流道,在沒有塞車的狀態下,約莫一個小時的車程。但是,在雪隧還未通車之前,從台北往新店、烏來的台九線,抵達羅東,大概需要兩個小時的車程(不塞車的狀態)。

上述的距離是類似的,但是交通時間卻大大不同。

再舉一個例子,曾經在南京東路與敦化北路的小巨蛋附近,因為錯過一個巷口,需要繞一圈再回到同一個巷口,可是卻因為塞車、等紅綠燈等狀況,導致繞一圈回來,竟然花了接近三十分鐘的時間(距離1.5km)。

三十分鐘,可以從中山高的汐止交流道開到五股交流道了(距離20km)。

空間距離1.5km:20km,時間距離:30min:30min。

而時間距離的改變,其實也是現在大台北地區(或者大台北生活圈)不斷擴大的主因。以台北市大安區(號稱台北第一區)為起點,往東一個小時到羅東、往北一個小時到基隆、往西一個小時到淡水、往南一個小時到新竹。在這個區域內生活的人口數,幾乎佔了台灣一半的人口數。

經濟活動的熱度,人口佔了絕大部分的因素(因為在平均狀態下,中產階級或富人佔全體人口的比例是相仿的。更別說,台北是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與娛樂等的核心。),要賺錢、要生活,當然要往人多的地方去(人多就有商機、有工作機會、有建立人際關係的機會)。暫時先談到這裡,以後有機會再繼續談區域發展不均衡的課題。

所以,時間距離應該是從事地理、空間研究所需要探討的,尤其在交通因子影響人們生活很多的今日。

今天會想到談這件事,是因為在找資料的時候,看到下面這篇網誌的文章,該作者在就讀倫敦印刷學院(現倫敦傳播學院)時一份重新設計倫敦地鐵地圖的作業時,所寫成的。很喜歡作者在最後寫到的,地圖上有呈現「時間尺度」,每個區域代表五分鐘。

==========
http://www.oskarlin.com/2005/11/29/time-travel
==========

我認為讓地圖(呈現空間概念)可以同時呈現「時間」是一件重要的事,而這份作業精美地呈現了時間與空間的結合,也希望能讓上述在談「時間距離」的幾段文字,能更鮮活。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