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TRs:遊覽車交通意外與車輛管理

最近,又發生遊覽車墜崖的事件。

整理了一下近年來重大的遊覽車交通意外事件:

2012年12月9日 新北市泰山國小校友中型巴士司馬庫斯19k處處失去動力13死10傷
2012年5月9日 韓藉觀光客太魯閣錦文橋處熄火滑落邊坡15人輕傷
2010年10月21日 創意陸客團蘇花公路114.5km處遇大雨坍方墜崖 21人罹難(19名團員、1司機、1導遊)
2008年5月17高雄中鋼、東和鋼鐵員工眷屬在台14線62k處與拖板車對撞翻落松林園1死23傷。
2007年6月24日美商嘉康利公司員工到陽明山開會下山時煞車失靈翻落70公尺山谷8死25傷。
2006年12月3日 高雄市鼎金國小家長會於梅嶺因遊覽車司機煞車失靈、爆胎高速下坡撞破護欄墜崖21人死亡、24人輕重傷(司機無照駕駛、遊覽車車齡18年)(為台灣近20年最嚴重之遊覽車交通意外)
2006年10月2日大陸觀光客到阿里山行經新中橫公路南投縣信義路段失控撞山翻落4公尺葡萄園6死15傷。
2005年5月1日高雄市雄菱工程員工於苗栗縣獅潭鄉仙山段下坡急彎衝破護欄翻落40m深谷4死26傷。
2004年10月18日香港旅客在九份派出所翻落5m下方道路邊坡5死33傷。

每當發生遊覽車的交通意外事件時,媒體輿論就會出現希望能加強車輛管理、淘汰舊車輛(使用年限縮短)、加強駕駛管理等意見。而政府也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於梅嶺意外事件後設定遊覽車出廠年限為7年,後又在陸客來台遊覽車不敷使用的狀況下放寬到10年,但是校外教學用車則以5年內新車為限。

其實,車輛狀態的好壞,單以年限來看,確實不夠準確。牽涉到保養維修技師的技術、公司願意投注在保養維修的費用、車輛品質或司機素質等。但在管理不易的狀況下,以出廠年限來設定,是最簡單可行的方式,卻也造成目前遊覽車市場回應政策的現象就是紛紛採買便宜的遊覽車,因為年限一到就得淘汰,自然以最低成本購車。因此,最近的輿論又開始出現,希望能放寬出廠年限。

或許,回歸市場機制,並確實管理遊覽車公司的營運狀態(例如肇事時發現聘用無照駕駛或不符規定之駕駛,則註銷該公司之營業許可;肇事時,未依規定投保、未定期維修保養依情結輕重扣點),反而是最好的政策。

回歸市場機制,讓願意購買堅固耐用遊覽車體、投注心力在保養維修、用心維繫司機素質的遊覽車公司,得以用品質做出市場區隔。當一家公司有口皆碑時,自然可以用較高的價格在市場上生存。目前一律設定出廠年限,則使得所有的遊覽車公司策略趨於一致,自然難以做出市場區隔。

不禁讓我回想起多年前,仍在就讀大學期間,因參與教授研究而有野外調查的機會。當時,我們需要去租車,在沒有太多經驗下,當然選擇同型車裡價格最便宜的租車公司租車,但是,車子去程順暢,回程則在路程中途故障,導致行程延誤。雖租車公司非常負責處理後續事宜,可是卻讓我們浪費許多時間,無法順利在預定時間返回。

後來,每當有租車需要時,就換去另一家口碑好的租車公司,雖然價格稍貴,但是車況好很多,也再無發生中途故障情事。雖然稍貴,但想到車輛使用不會出現問題,也認為付出稍貴的價格是值得的。

消費者在多數情況下,通常是理性的。尤其當資訊透明對等時,更能理性決策。以如今網際網路的方便性、即時性與全球性,若能讓遊覽車公司的資訊逐漸透明,讓消費者得以有所評判、選擇,亦可降低政府在管理上的壓力(當政府需要管理越多細節時,反而更容易因人力不足、管理不易而產生更多漏洞)。政府應積極扮演營造公平競爭的產業環境與制度,而非過度涉入管理細節(例如酒側值越降越低,反而擾民。應思索如何管理重大酒醉車禍,而非普遍性在重要路口設檢查點,測量通過檢查點的用路人酒側值是否超標)。

再者,多年前泰國團或近年的陸客團均發生超低團費,導致旅行社不敷成本的狀況下,產生許多旅遊糾紛(例如停許多購物點或者團員不購物就不開車、導遊付人頭費才能接團、哄抬土產或寶石價格等亂象)。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品質不好的商品沒人買,所以,當這些旅遊糾紛能逐漸資訊透明呈現在網際網路或其他的資訊交流平台上,超低價泰國團就逐漸消失了,可預見的未來,超低團費的陸客團也會逐漸消失。

遊覽車管理政策希望能逐步調整,營造一個適合產業公平競爭的合理環境、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因為強健的交通(遊覽車)是團客旅遊的根本,台灣要能發展觀光,勢必要有強健的交通(遊覽車)環境,才能在根基穩固的狀態,持續擴大每年的國際觀光與國內休閒旅遊的人次。

@Tamsui  2012/12/19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嗯!該怎麼努力呢?

今週刊的一篇文章:「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引起社會熱烈的討論。

清大經濟系的高材生,畢業後,努力當理專,工作兩年,最後選擇認清現實,前往澳洲當台勞。

全球經濟的問題看來應該越來越難解了,在這樣的狀況下,不同國家經濟的強弱之分,開始要呈現彼此的差異了。經濟弱國的人力選擇前往經濟強國淘金,也不是今天才發生的,是一直以來都在發生的。

過往,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沒有好好珍惜那樣的機會,讓產業不斷提昇,反而在民主化的過程裡,不斷內耗。這幾年發現,似乎也不是台灣的民主素養不夠,最早開始發展民主的希臘,不就比台灣還早發生經濟問題。所以,或許這是人性的問題吧!

嗯!該怎麼努力呢?不曉得耶!但是,如果真的在同樣付出時間、勞力的狀況下,在澳洲的屠宰場一年可以存一百萬,兩年存兩百萬;而在台灣一個月薪水3.5萬(碩士級),加年終13.5個月,年薪也不過47.25萬,兩年賺的還不夠澳洲一年存的。我想,該怎麼選擇,應該很清楚了。

20120913 @ Tamsui
=========================================
    這篇今周刊的文章引起了廣大的迴響,從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紛紛在討論這則文章引起的各種角度的討論。最讓我覺得有趣的是在ptt八卦版看到的,今周刊訪問僅有電話訪問,且文章內容與訪談內容不盡相同。NowNews的報導:「清大生淪台勞 網友爆:周刊造假、移花接木」。

    今周刊的回應為「清大生淪澳洲屠夫惹議 今周刊:保護當事人「三合一」」。

    這件事情的真相為何,最終一定會變成羅生門。但事情的真相,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現在究竟該怎麼努力,才能面對接下來的挑戰。我去年在蒐集一些資料時,看到加拿大的溫哥華,不斷地在思考自己城市發展的定位,並且訂定一系列的政策,準備挑戰2020。即使換了市長,大的政策方向依舊沒變。

    台灣面對2020,或者面對2030,究竟願景是什麼?我想,這才是真正重要的。有了願景,才能遵循願景,訂定一系列的政策、計畫,城市或國家的發展才不會停留不前。

    加油吧!正面、樂觀、積極的面對挑戰,是我們現在最需要、也必需要的態度,不然,我們還剩下什麼呢?

20120916@Tamsui
=========================================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TRs:薪資是關鍵、觀光是解藥

薪資是目前要推動台灣向上發展很重要的關鍵。寫這篇文章的起頭是因為看到了:「找無人才真相!慣老闆給薪差 年輕人赴澳打工狂增十倍」蔡佑駿這篇文章(建議閱讀原文,有精采的圖表可搭配文字一起閱讀)。

赴澳打工,在假設每個月都能順利找到工作並且提供住宿的前提下(澳洲打工薪資參考),的確每個月賺個台幣五萬以上不是什麼大問題(以服務生平均14AUD/hr來算,一天8小時,不算加班,一週是5*8*14=560AUD,一個月是720*4=2,240AUD,一年是26,880AUD,以目前匯率約1:31來算,833,280NT),省吃儉用一年可以存個五十萬以上。在台灣,許多工作的起薪都在22k、25k(大學畢業,一年的年薪不過22k*13.5=297k),加上要生活開銷(租屋一個月五千、吃飯一個月六千、交通費兩千,簡單算就要扣掉13k),省吃儉用一年了不起存個十萬。

去澳洲打工,除了可以存一筆錢,還可以感受異國風情、認識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學習與人溝通的口語對話、獨立面對挑戰,好處多多,也難怪前仆後繼地台灣青年大軍蜂湧而至、人數逐漸增多。

但,也在此提醒,當打工的人多了、工作供給的增加趕不上工作需要的增長時,理想狀態就改變了,找不到工作、存不了錢、一直吃老本,甚至有人騙人的情形,也越來越多了。當外地來打工,卻找不到工作,盤纏用盡時,流浪在街頭的人也會變多。這些都是選擇要去澳洲打工的年輕人必須要注意的。

回到這篇文章想談的主題,薪資。

企業過往不斷用短視近利的方式,追求利潤極大化,是台灣廠商主要的問題。政府的政策趕不上全球競爭的快速變化,也是另一個問題。自從台灣走入選舉式的民主社會後,選舉代表了贏者全拿的殘酷事實,而過往立法委員三年一次,總統、直轄市市長、縣市長、議員等四年一次,加上彼此時間的交錯,導致幾乎年年或兩年有一次重大選舉,也讓政府很難提出前瞻性的長期政策,並且針對時勢隨時調整。光是首長頻頻走馬上任,就讓大家看的眼花撩亂,更別說首長還沒進入狀況,又得為某些事情下台或遭到撤換(不過有狀況的確也該換)。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政府僅能以維持現狀為主要目標,再輔以微調的方式進行各項施政策略的改善。加上各種權益關係人(財團、社區、NGO、各級政府、媒體等)的意見,想把政策做好真的有其難度。

但,目前台灣的確陷入惡性循環,在蔡佑駿的文章裡(原文),有一張圖很清楚地點出這些問題。要如何跳出這個惡性循環,而走上正向循環呢?

或許,可以回到「薪資」來看。維持物價穩定,在過去這二十多年來,對於台灣社會的繁榮有莫大的幫助,例如生活水準的提升、保險的價值維持在一定的程度,但卻也為了維持物價穩定而讓整體薪資維持不變。

台灣缺乏天然資源,發展工業有其先天的限制,加上原本以代工為主的發展模式,面臨現今的科技革新與專利戰爭,其實應該轉換思維。台灣擁有的是美麗的自然環境、四面環海,也有美麗的離島,若能善用自然環境的優勢,搭配具有創意的節慶活動,應能從觀光產業走出一條活路。觀光產業屬於服務業,當吸引到國際觀光客前來時,可以帶來外匯收入,亦可藉由觀光產業的發展,提昇國際能見度,並走出一條屬於台灣的經濟之路。當觀光產業活絡時,亦有成為轉運、金融與渡假中心的機會。

臺東縣政府近日舉辦的臺灣熱氣球嘉年華,是個很棒的節慶活動,善用當地自然環境特色,搭配人為舉辦的活動,成功吸引眾人的目光。期盼這個活動是走向正向循環的開端,未來在政府、企業與社區的通力合作下,能讓短暫的成功走向永續的觀光發展。

舉辦活動需要的短期人力,可以考慮仿效澳洲打工渡假的方式,給予較高的時薪,以臺東為例,可以思考在四季要舉辦什麼樣的大型活動,例如冬季是知本溫泉季、春季是關山單車季、夏季是鹿野熱氣球嘉年華、秋季是原住民嘉年華(僅是隨意舉例,實際上應針對該地各權益關係人之討論,在共識下,凝聚出之在地特色,進而舉辦相關活動)。

如此,可吸引年輕人或可參與之短期人力。給予較高的時薪(這一點是臺灣舉辦活動必須要突破的思考點),好處在於可吸引願意投入之人力,亦可要求提供好的服務品質,甚至要求先接受訓練,並隨時考核。在這樣的過程裡,一方面提昇節慶活動的服務品質,亦可讓參與節慶活動短期人力的年輕人經由此經驗,增進未來從事服務業的成熟度。

簡言之,節慶活動所需之短期人力招募有難度,要招募到有品質的人力更難。若能從提高時薪著手(大部分大型節慶活動通常由政府舉辦,因此從政策的觀點,提高時薪應可減低實行難度),會有類似國外打工渡假之類似效果,也可以考慮臺灣開放打工渡假簽證,鼓勵外國人來台打工渡假。但目前,許多節慶活動的舉辦是由政府以標案的方式,透過公開的採購評選,挑選承包商,要達成提高薪資的方式,確有其受限於機制而難以改變的現狀,如何解決制度問題,是一大難題。

薪資是關鍵,觀光是解藥。

@Tamsui, 20120819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GTs: WTO的綠色旅遊定義

根據世界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之定義:「綠色旅遊」涵蓋範圍相當廣泛,生態旅遊只是其中極小的一環,舉凡旅遊過程中,透過節能減碳或是使用綠能源的方式都算是綠色旅遊。

依據WTO的定義,應該可以讓「綠色旅遊」與「生態旅遊」有個比較清楚的區別,也應該不會跟「自然旅遊」(到自然地區從事旅遊活動)搞混。

還是很希望現在的政府、產業在使用「綠色旅遊」一詞時,能了解它的意義,也能了解為什麼其他國家或城市會推動綠色旅遊。簡言之,如果一個國家或城市,不重視所謂的綠色產業,其實也不用特別去談綠色旅遊了。

溫哥華推動綠色城市,也將目標放在創造綠領工作機會,提昇綠色科技,在這樣的基礎上,去談綠色旅遊,才有比較深層的意義。

台灣各個城市加油!!現在是城市競爭的時代,已經不是二次大戰後國家與國家競爭的時代了。早一點有城市的主政者把推動綠色城市作為施政目標,就早一點能走在推動綠色產業的前端,也就能早一點走在推動綠色旅遊的前端。

@Tamsui, 20120817

=====================================================================


觀光vs保育/你知道什麼是綠色旅遊嗎?

2012/3/9| 欣傳媒| 記者楊曉琦/專題報導

充滿原始自然生態的亞馬遜雨林地區,是全球最早在推廣環保低碳綠色旅遊的區域之一。(台灣綠色旅遊協會提供)

節能減碳風潮席捲全球,向來以休閒娛樂導向的旅遊業亦吹起一股環保風,「綠色旅遊」不僅是宣傳口號,更被世界各地大力推行,世界觀光組織並預言「綠色旅遊是未來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推估至2020年全球觀光人口將達到15億人次,是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綠色旅遊勢必成為最主流。

以節能減碳的精神 來享受生態人文

相信許多人都對「綠色旅遊」這個名詞不陌生,不過,到底什麼是綠色旅遊?根據世界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之定義:「綠色旅遊」涵蓋範圍相當廣泛,生態旅遊只是其中極小的一環,舉凡旅遊過程中,透過節能減碳或是使用綠能源的方式都算是綠色旅遊。

也就是說,現所謂的綠色旅遊,已從過去所指狹義的山野鄉林的生態旅遊,廣義變成強調以「節能減碳」的精神,去享受「生態人文」的旅遊方式。

例如使用低碳的交通工具,提供對環境友善及具環保概念的住宿或遊憩地點,並運用在地社區人力及餐飲等資源,慢遊體驗當地生態人文,若是過程中能夠再包括社會公益或綠遊教育的活動就更加完美了。

用綠色玩台北 推出「綠色台北101」路線

為了與全球綠色旅遊風潮接軌,台灣亦在2010年7月成立「台灣綠色旅遊協會」,積極推動國內綠色旅遊發展,成為拓展台灣綠色旅遊的先鋒部隊,目前更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推出「綠色台北101」旅遊路線,涵蓋城市與綠色兩大特色。

所謂的「綠色台北101」路線,其中的「1」是指中山南北路,是象徵台北市過去歷史的重要道路,另一個「1」是敦化南北路,代表著發展中的台北,而「0」則是指松江路及新生南北路,包括行天宮、台北花博一帶,呈現綠意盎然的台北。而為了更加符合節能減碳之目的,各路線亦建議用步行或是騎單車的方式。

協助規劃此條路線的台灣綠色旅遊協會理事長任培義表示,台北市是許多外國旅客來到台灣的第一站,甚至是待最久的地方。而「綠色台北101」路線的概念,就是希望讓這些來到台北市旅遊的遊客,一方面能夠欣賞到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一方面也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除了致力於推廣綠色旅遊產品之外,台灣綠色旅遊協會目前也與政府在進行綠色認證的籌備工作,希望透過產官學界專家來制定一套綠色標準,讓食、衣、住、行、育、樂、購、公益等旅遊相關產業,能夠有節能減碳的基本概念及規範可循,讓玩樂的同時也能為愛護地球盡一份心力。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GTs: 政府要推動綠色旅遊!?

哇!看到這則新聞有點訝異,行政院院長陳冲已經指示農委會與交通部要成立「綠色旅遊」專案,讓台灣的觀光更具特色。真是太棒了。

但,不曉得政府是否真的理解何謂綠色旅遊

我自己這幾年接觸的心得是,綠色旅遊已經脫離早些年附屬於自然旅遊、鄉村旅遊、永續觀光或生態旅遊的範疇,現在有著屬於自己的新範疇。

因為全球籠罩在全球氣候變遷、暖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環境問題,而這些環境問題的背後,擔憂的是大氣層裡二氧化碳濃度相較過去數千年或數萬年來得高,而造成溫室效益增強,導致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雖然,這個機制是否為真,仍有許多科學爭議,但卻廣為全球各國接受。

在普遍具有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共識下,碳權交易、碳平衡、碳足跡、節能減碳(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外,能源價格逐漸高漲亦是另一個需要考量的問題)等議題也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政府關注的重要議題。

綠色旅遊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議題背景下,逐漸成為全球觀光發展的新議題。綠色旅遊注重的不再是環境保護或環境保育,而是在兼顧環境保護或環境保育下,讓原本從事的旅遊活動能注重節能減碳的課題,並採取對環境友善的旅遊方式。

所以,以綠色旅遊為號召時,旅館(綠色旅館)推出的毛巾、浴巾、洗髮精、肥皂等在連續住宿兩天或以上時盡量減少更換,就是希望能減少毛巾或浴巾洗滌造成的能源耗損或二氧化碳排放(當然,減少洗滌過程排放的化學藥劑也是重要的目的),或是藉由減少洗髮精或肥皂的使用量進而減少洗髮精或肥皂等在製造過程產生的能源耗損或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採用食物里程(Food Miles)低的食材,也是在同樣概念下的產物。應用在綠色旅遊裡,就是旅遊地的餐廳應盡量採用食物里程低的食材,以降低能源耗損或二氧化碳排放。

簡單地看下來,再對照新聞裡的相關內容,覺得似乎有些出入。無論如何,這兩、三年政府開始有一些部會在關心綠色旅遊議題,的確是個好的開始,雖然與蘇格蘭、溫哥華、哥本哈根、芝加哥與波士頓等城市相比(比較多看到的是各國的城市在推動,或許未來全球的競爭是以城市為單位,而不是國家了。因為城市的特色比國家容易凝聚、反應速度也可以比較快速。),走的慢多了,但的確是個好的開始。例如環保署推動的綠行動傳唱計畫就是一個例子。

期盼政府能開始投注更多的資源在推動真正的綠色旅遊,如此,台灣的觀光產業才能在對環境友善的氛圍下,持續地發展,且能在兼顧環境資源平衡的狀態下,推動觀光產業帶動地方經濟成長,朝向永續觀光的願景長長久久的發展下去。

@Tamsui, 20120815

====================================================================


拚觀光! 陳揆:成立綠色旅遊專案
  • 2012/8/15
  • |
  • 欣傳媒
  • |
  • 記者楊淑伶/台北報導

面對政府要全力拚經濟的局勢下,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8月份例會於今(15)日召開,面對嚴峻的景氣氛圍,要如何拚經濟,行政院長陳冲表示,就短期有效措施而言,台灣條件足夠的就是觀光;今年度觀光業已成長25%,下半年還會成長,並已指示農委會和交通部成立「綠色旅遊」專案,讓台灣觀光產業更具特色。

陳冲指出,早期台灣觀光業人數一度停滯,始終停留在200、300萬人次,但近三年來,隨著觀光產業的發達,以國內本身優勢的資源條件來看,來台人數逐年提升,截至上半年度統計,已達350萬人次,因此陳冲也期待今年目標可望突破700萬人次。

不過陳冲也強調,觀光人數有了「量」的衝刺,接下來更重要應該看「質」的提升;主題式旅遊應該是塑造觀光質感的關鍵,相較於大型遊覽車的旅遊,他認為,小團體的觀光反而更能帶動消費力道,主要在於會參與團體主題式行程的人員,多半較具有素養和想法,包括不喧嘩、不亂留垃圾,到了當地的消費力道不僅相對來得高,另一方面也不會造成負面觀感。

對此,與會的雄獅集團杏林醫療總經理顏子欽也提出建言,指出現階段台灣觀光旅遊,需要更多休閒價值來推動慢食產業,像是過去以故宮等地標來吸引人潮的方式已開始改變,新的創新旅遊價值反而成為潮流,舉例來說,像是塑造綠能小島的特色,才是建立台灣價值的創新觀點。

對此,陳冲表示,目前已指示農委會和交通部成立「綠色旅遊」專案,意識到台灣農村再生的重要性,藉由跨部會的合作共同來執行,才能達到推廣觀光產業的重要性。不過,若由政府主導來建立休閒農場,可能會有困難度,因此,假使以民間投資方式來規畫,不僅能促進商機,應該也會塑造不同特色。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TRs:超大型活動吸引觀光客提振經濟?

自從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成功地收取高額的電視轉播權利金、各項廣告與授權費用,而達成收支平衡(有盈餘)後,舉辦超大型活動,以活絡當地經濟、吸引觀光客,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認知。

但是,成功的案例並不多,大概只有2000年的雪梨奧運,算是其中最成功的,雪梨歌劇院讓全球認識它的美,也成為澳洲與雪梨的旅遊地意象。2004年的希臘雅典奧運,成為壓垮希臘的倒數幾根稻草。這兩年希臘深陷債台高築之苦,其中一部分就是為了舉辦雅典奧運而來的債務,當時評估舉辦雅典奧運會帶來的經濟效益(公共建設帶動、觀光客的外部收入),後來幾無實現,反而帶來債務,而興建的大型場館也如同台灣流行的蚊子館一樣閒置,且維護費用驚人。

第21屆的夏季奧運於1976年7月17日至8月1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舉行。由於經濟蕭條,物價暴漲,建築工人長期罷工,加上管理不善,出現的巨大赤字,多年無法償還,俗稱「蒙特利爾陷阱」。

為什麼會這樣呢?

過度樂觀的財務評估,通常是為了達成某些特定目的而忽略最基礎的財務評估,進而讓財務評估美化。尤其在民主社會,通常有任期制,先辦了大型活動,容易吸引目光,借貸投資所興建的大型公共建設,也容易成為耀眼的政績表現,凡此種種,只要能先借款,反正還款是繼任者或者之後二十年該城市或該國家要負擔的,為何不辦大型活動呢?

或許這是民主社會容易導致的弊病,也或許這是經濟循環一個正常的部份。新加坡的主權基金在世界各國大賺其錢,雖然土地狹小、天然資源不足,但在戮力經營之下,國家競爭力依舊保持良好,甚至在看見部分發展瓶頸時,大膽開放賭場,讓該國的每年觀光客人數持續上升。原先因開放賭場而產生的爭議,也在後續推出有效的配套措施與管理後,隨著賭場帶來的經濟效益而逐漸消散。

期盼未來要舉辦超大型活動的政府可以慎思,多數國家、城市舉辦帶來的效益不如預期,若希望能藉由超大型活動做城市觀光行銷或提振觀光,大可不必,應先將觀光發展的基礎打好,一個能持續吸引觀光客的旅遊地比短暫吸睛卻讓觀光客失望的旅遊地,兩相比較之下,前者應是觀光發展的目標吧!?

有這麼多前人的教訓,盼能不要再重蹈覆轍了。

============================================================


英國22金創百年紀錄 奧運財卻落空
作者: PTS | 公共電視 – 2012年8月9日 下午8:00

倫敦奧運接近尾聲,地主隊英國累計的金牌超過二十面、創下1908年以來最佳紀錄,全國都為之振奮。不過、這股熱潮沒有反應在經濟面,不但寄望於觀光客的零售成績不如預期,英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下修到趨近於零。

倫敦奧運地主英國隊表現金喜喜,看得觀眾心花怒放,不過經濟面幾乎無動於衷,倫敦街頭除了場館周邊,都是冷清清,沒有出現預期中的消費熱潮。英國的央行,英格蘭銀行,五月預期今年的GDP成長為0.8%,但八號公佈的通膨季報,顯示今年GDP將出現零成長,未來兩年的成長預期,也從2.67%下修到2%。

==英格蘭銀行行長 莫文金恩==
經濟的復甦與再平衡
將是個漫長的過程
所以我們應該
向英國奧運隊學習
他們讓我們知道
當你追求一個長期的目標
全心承諾付出有多重要

英國第2季經濟萎縮0.7%,幅度創下3年多來最大,主因是降雨和公共假期多,影響生產。英國央行行長金恩表示,英國經濟正處於二次衰退的惡水當中,復甦的最大威脅來自歐元區危機。金恩也說,不會進一步減息,因為英國基準利率已經連續三年半維持在0.5%的低點,再降也於事無補,但會多買五百億英鎊的政府公債,寬鬆貨幣。而好消息是,英國的通膨正在下降,兩年後可望降到1.6%,低於央行原先設定的目標。

記者施慧中報導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TRs:坑殺陸客的水果

    唉~看到這則新聞(新聞連結按此。),心裡頗難過的。曾幾何時,台灣需要用這麼多的差價來賺取利潤?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或許,大環境真的很不好,但是殺了下金蛋的那隻母雞,下場會好嗎?

    從一個正向的循環來看,服務好、價格好、品質好或其他優點,會帶來口碑、知名度與信任感等,會帶來更多的消費者,這道理我想應該不會有人不知道,即使有也不會太多。但是,每每看到許多要殺雞取卵的業者時,我都在思考怎麼會有這麼多不曉得要先知道怎麼養雞再來養雞的人要來做生意呢?

    的確有,最近跟朋友閒聊。他在咖啡店工作,之前有個老闆接上個老闆的爛攤子,結果準備的資金不夠(自己認為夠,但小看了一家咖啡店需要準備的週轉金),一開始還蠻有想法,但口袋逐漸變淺後,就開始做出連環式的錯誤決策。

    喜歡看新聞,新聞裡看到的現象,都比實際上發生的來的晚、來的輕微,所以看到新聞通常都知道其實問題大了。以士林夜市的這次案例來講,相信夜市還是會有陸客來,但是,這些水果攤的生意很難做了。尤其在網路資訊傳播如此快速的狀況下,這兩天一定在大陸的網站、論壇上瘋狂地轉載。有做功課的或者導遊想要做口碑的,一定都會提醒或者避免。

    不過之前去峇里島,其實也是一樣。在哪裡都要講價,甚至在街上,可以看到旅行社在販售一日遊的行程,只要是台灣人都是一樣的售價。剛好同行有個朋友是台裔澳藉,他拿護照出來證明他是澳洲人,就可以用便宜很多的價錢買一日遊的行程。@@"

    也希望其他的業者或者其他旅遊地的業者都能汲取這次的經驗,讓旅遊地的商品價格能趨於穩定,也避免不同人來就不同價,這如同謝遜的七傷拳啊!目前台灣的旅遊市場,陸客人數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同文(雖然是繁體與簡體,但現在很容易看的懂啊!也很容易轉換啊!)有很多便利,但也有很多要注意之處。這次的水果事件,如果能讓大家有所警覺,或許也不是壞事。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Beijing 2009:人力車

    北京的人力車是我到北京最想看到的城市意象,因為在平常生活的地方很難見到。早些年(2001年)我到北京,幾乎街頭巷尾都是腳踏車,2009年這次到北京反而幾乎都見不到腳踏車了。這或許應該建議北京的旅遊局要好好把這人力車產業給好好保護,會是到北京旅遊很棒的賣點,但是背後需要付出蠻多的努力,例如管理與提昇人力素質、車輛定期汰換、保障遊客安全等。不管是哪個旅遊地要發展觀光,都要深入思考該旅遊地的旅遊地意象(或地標、代表物),因為潛在遊客在選擇旅遊地時,通常是受到主要的旅遊地意象的吸引,所以強化該地的旅遊地意象(且要隨時代演變,不斷演化),是發展觀光最重要的任務。

下面這張照片是人力車的師傅們,在等著排班的畫面。

    下面這四張照片是實際上載人的模樣。



    最後這一張很逗,是師傅們天氣熱,邊等邊吃冰的畫面。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Gs:時間對距離的感覺

時間,是影響距離感很重要的一個因子。

以前,常常覺得絕對的距離是生活裡很重要的因子,但是隨著個人生活所在的大台北地區交通建設的改善,發現時間距離(time distance)反而是更重要的「距離」因子。

怎麼說呢?

例如雪山隧道的通車,使得從台北建國交流道或重慶北路交流道前往羅東交流道,在沒有塞車的狀態下,約莫一個小時的車程。但是,在雪隧還未通車之前,從台北往新店、烏來的台九線,抵達羅東,大概需要兩個小時的車程(不塞車的狀態)。

上述的距離是類似的,但是交通時間卻大大不同。

再舉一個例子,曾經在南京東路與敦化北路的小巨蛋附近,因為錯過一個巷口,需要繞一圈再回到同一個巷口,可是卻因為塞車、等紅綠燈等狀況,導致繞一圈回來,竟然花了接近三十分鐘的時間(距離1.5km)。

三十分鐘,可以從中山高的汐止交流道開到五股交流道了(距離20km)。

空間距離1.5km:20km,時間距離:30min:30min。

而時間距離的改變,其實也是現在大台北地區(或者大台北生活圈)不斷擴大的主因。以台北市大安區(號稱台北第一區)為起點,往東一個小時到羅東、往北一個小時到基隆、往西一個小時到淡水、往南一個小時到新竹。在這個區域內生活的人口數,幾乎佔了台灣一半的人口數。

經濟活動的熱度,人口佔了絕大部分的因素(因為在平均狀態下,中產階級或富人佔全體人口的比例是相仿的。更別說,台北是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與娛樂等的核心。),要賺錢、要生活,當然要往人多的地方去(人多就有商機、有工作機會、有建立人際關係的機會)。暫時先談到這裡,以後有機會再繼續談區域發展不均衡的課題。

所以,時間距離應該是從事地理、空間研究所需要探討的,尤其在交通因子影響人們生活很多的今日。

今天會想到談這件事,是因為在找資料的時候,看到下面這篇網誌的文章,該作者在就讀倫敦印刷學院(現倫敦傳播學院)時一份重新設計倫敦地鐵地圖的作業時,所寫成的。很喜歡作者在最後寫到的,地圖上有呈現「時間尺度」,每個區域代表五分鐘。

==========
http://www.oskarlin.com/2005/11/29/time-travel
==========

我認為讓地圖(呈現空間概念)可以同時呈現「時間」是一件重要的事,而這份作業精美地呈現了時間與空間的結合,也希望能讓上述在談「時間距離」的幾段文字,能更鮮活。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TRs:零團費後的新秩序

這篇新聞寫的真直接,看來旅行社真的快頂不住了。我認為這是好事,不然,把實際情形都掩蓋住,對於讓產業秩序正常化而言,一點幫助都沒有。

零團費也許真的有可能會發生,但這就是谷底了。走到谷底,雖然是令人難過的事,卻也是好消息,因為之後就會有機會越來越好了。

台灣的觀光產業是未來十年很重要的一塊,如果現在就因為陸客來台而搞到元氣大傷,未來十年真的會很辛苦。如今,在開放將滿三年之際,已經出現最低谷的零團費,讓我反而很看好未來的陸客商機。

希望,政府與產業界都能做好準備,迎接觀光成長的甜美果實,而不是仍沒收到教訓,最終反而變成惡夢一場。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21/today-life16.htm

觀光局最快9月取消每日60美元下限 /中客團費不設限 零團費惡夢成真
〔記者曾鴻儒/台北報導〕旅行業界擔憂的中客「零團費」時代將要來了!觀光局最快九月將取消中客每日六十美元的團費下限規定;業者評估,「零團費」旅行團將越來越多,在團費毫無利潤、賺不到錢的窘況下,台灣旅行業者將只能靠帶中國旅客購物、賺取佣金利潤了。學者則憂心衝擊台灣旅遊品質。
旅行業:只能賺取購物佣金
馬政府四年前全面開放中客來台觀光,一開始規定我方業者收取的團費,每日不得低於六十美元。但旅行業者指出,開放不到半年規定就名存實亡,三十美元以下的低價團、甚至零團費比比皆是,觀光局根本管不了。
業者指出,中客團利潤由中方組團社掌握,旅客就算繳了六十至八十美元團費,我方業者能拿到三十美元已算不錯,除機票由對方負擔外,在台食宿、交通,我方業者必須全包,靠團費勢必賠本,只能靠購物佣金賺錢。
官員:我方受制於人 團費難拉高
觀光局官員坦言,由於中方僅開放一百六十四家組團社,我方旅行社受制於人,確實不易拉高團費,正在評估取消此下限。
但官員也強調,為確保旅遊品質,未來中客來台希望均能入住星級旅館,也希望中方改善組團社予取予求情況,所以,取消下限前,需先確認星級旅館家數足夠、對岸中國能開放更多組團社。而由於業界評估中方七月將開放新一波組團社,官員評估,下限最快可能在九月就會取消,如果進度落後,則會在年底或明年初取消。
旅行業全聯會秘書長許高慶指出,亞洲旅遊市場早已是低團費型態,台灣跟進是趨勢;由於低團費、零團費意味旅行業者只能靠購物佣金賺取利潤。
許高慶評估,中客來台一趟至少七、八天,住宿成本很高,所以,目前零團費多是消費能力很高的旅行團,下限取消後,短期內也不會有大批零團費旅行團出現。估計兩年後,中客旅遊型態會慢慢轉為「分區多次」旅遊,來台住宿天數不超過五天,零團費就會慢慢增加。
中華大學觀光學院院長蘇成田認為,低團費存在已久,觀光局應該已無能耐處理,才會規劃取消下限,所以,旅遊市場不至於因取消下限立即產生變化,但業界殺價搶客情況是否會更惡化,令人擔憂。從維護旅遊品質角度來看,任何人都不樂見零團費出現,購物行程將變多,將導致旅遊品質低落。零團費如何仍能維持中客對旅遊品質的高滿意度,我方業者利潤也能增加,蘇成田相信,生意人應該都懂得如何評估。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革命就是請客吃飯

2009年8月,到北京一趟。早在2001年的7月我也曾經造訪北京。

2008年適逢北京奧運,因此2009年8月的北京與2001年7月的北京實在有著天壤之別。這陣希望可以把在北京見到的一些點點滴滴,寫成幾篇文章留作紀念。

下面這張照片是在北京大學附近的「何賢記」餐館用餐時,寫著桌號的牌子上順帶打著「革命就是請客吃飯!不要獨自吃飯,不要等到有求於人的時候才想起請客吃飯!吃完飯要搶著買單!你有多久沒有見你的朋友了?打個電話請他吃飯吧!」。

這家餐館的餐點普通,沒有不好吃,但也沒有特別出色,倒是我很少看到有這樣的桌牌,還寫了這麼饒富哲理的話

是耶!有多少人,就是在有求於人的時候,才想起請客吃飯?

當自己開始工作後,忙於工作,也很久沒與朋友相聚了。

現代的都市生活,多了份忙碌、少了份情感,有空時,真的拿起電話,與朋友相聚、聊聊天、吃吃飯吧!!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TRs:低價陸客團的明憂

近幾個月以來,類似新聞越來越多。

新聞的背後,代表的訊息是,低價陸客團帶來的壓力已經大到整個業界無法忽視。而政府若希望能維持產業秩序,應要有更積極的作為,不然開放陸客來台帶來逐年成長的國際觀光客人數將變成惡夢一場(應該是旅行社的惡夢)。

低價不是不好,不好在於「價格」,在於對方付出的「價格」。大家可以隨意上網查一下陸客來台要付的團費,可參考以下網址:http://ppt.cc/ocBJ。大致上八天環島遊的行程,在網頁上的價格,約莫要花費4500人民幣,換成台幣約為22,500元(直接乘5換算),所以一天他們付出的費用是大概台幣2800元。(很難找到更低價的行程)


哇!看到了嗎?新聞裡寫著,每天30、40美元就是中、高價陸客團耶!這是台幣大概900至1,200元的接團成本。新聞裡更寫著,盛傳有15美元的低價陸客團。也就是包含車資、住宿與三餐的費用,每天的成本僅在450台幣。(一台遊覽車一天約一萬元,以一台五十人計,成本要兩百元,甚至很多車僅在四十三至四十五人左右。長期配合,可能可以更低,但可想見旅行社接團的成本。)


寫到這裡,大概每個人都會以為台灣的旅行社賺番了,都準備要集資來開旅行社。


台灣的旅行社扮演的角色是「接團」,也就是大陸旅行社出團,找台灣的旅行社接團。例如,我們要到歐洲十日遊,一定是上網找行程,找易遊網、雄獅旅行社或可樂旅遊這類的旅行社提供的行程。這些旅行社可能是找當地的旅行社配合,或者自己組織(訂房、訂車、訂餐廳),模式如何就看旅行社自己的策略。

但目前兩岸的政治關係曖昧不明,亦導致市場無法在合理的機制下正常發展,仍受到兩岸政治關係的影響,也才會出現。曾經,台灣赴泰旅行團也曾下殺五天四夜5,999的超低價,但卻得是在地導遊得貼錢才能帶團,因此到指定地點購物,取得退佣,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可是會選擇超低價的消費者通常也精打細算,導致他們在指定購物地點,僅閒逛而不消費。導遊就變成接一團、陪一團的窘況,最終發生導遊告訴團員,如果不消費,就不出發往下一個旅遊地點的旅遊糾紛。

目前,前往泰國的套裝旅遊行程鮮少見到這樣的超低折扣,因為消費者經此教訓,也了解破壞行情價的團費,可能會得到的是什麼樣的服務!

這也是目前大家所擔心的,陸客團來台灣付出的是每天約台幣2,800元的高價,但台灣旅行社頂多僅能用30、40美元的費用來接團(甚至更低),服務品質低落的惡名最終也會打壞台灣旅遊的名聲,來台的陸客團數量會逐漸下降。


開放陸客自由行,最終應能解決目前的問題,但旅行社的角色就會再進一步的弱化。當網際網路帶來的資訊革新,走入旅遊市場時,自由行變成不可逆的趨勢。因為只要一上網,許多商品(住宿、交通、餐飲)的價格一目了然,儘管消費者無法拿到旅行社可以取得的業界價格,但卻能享有相對具有品質保障的旅行體驗。


或許,旅行社真的應該擔憂,在這樣的趨勢下,陸客團可能成為旅行社發展史上,最後的團客輝煌時代。旅行社其實有苦難言,等相關新聞出來,再寫吧!




=====================================================================

低價陸客團 1天不到450
http://udn.com/2010/images/linedot.gif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12.05.19 02:39 pm

「清晨56時衝到阿里山賞櫻花;傍晚從墾丁離開,走南迴趕到台東」陸客來台人數今年預估可達200萬人次,但物價上揚,旅行社業者大嘆生意難做。資深導遊表示,環島行程匆促,8天走完1600公里是極大挑戰;團費不斷下探,低價團歪風難杜絕,市場上更盛傳有每天不到450(15美元)團費的陸客團。
有旅行社業者表示,因應油價上升,遊覽車價格上漲一成五左右,飯店的房價上漲約一成,但業者削價競爭接團,儘管觀光局規定陸客每天團費不得低於60美元,但低價團充斥陸客來台市場。
張姓導遊指出,市場上已出現「shopping為主、景點為輔」的低價團,行程安排已購物店為主,包括茶葉、鳳梨酥、鑽石、石頭和科技3C新品,但現在的網路資訊發達,很多陸客來台之前都會先找資料,加上旅館附近就有賣特產的店家,陸客不一定會在旅行社安排的購物點買東西。
另一名帶團經驗豐富的賴姓導遊則說,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現在每天3040美元的陸客團就算是中高價團,若是每天團費低於15美元,旅遊品質當然堪憂,餐廳提供的菜色普通,每人價格約120元,菜色包括蒸蛋、炒高麗菜、炒米粉等;晚上就住便宜旅店。
陸客團往往要求「俗擱大碗」,團費超低價,景點安排則是多多益善。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姚大光指出,今年14月陸客來台人數較去年同期成長四成,但行程都是環島,造成景區負荷量太大。以陸客必去的故宮來說,開館後入口處全是排隊等講解的陸客,阿里山每天更有200輛遊覽車、約5000人湧進。
姚大光認為,陸客來台的行程過於集中,應該要分流,分散到桃竹苗、雲林、彰化和台南。但張姓導遊指出,多數的陸客認為這輩子可能只來台灣一次,「當然要環島」,所以陸客團每天趕趕趕,往往清晨衝上阿里山賞櫻,晚上就趕下山到夜市吃小吃,行程非常匆促。
賴姓導遊無奈的說,台灣旅遊景點的門票都很便宜,甚至不用錢,造成陸客根本不懂得珍惜,像有陸客到三仙台、七星潭,無視於警告標示,隨便撿石頭,到阿里山就剝樹皮,「講都講不聽」;還有人看到太平洋就瘋狂,一直往前衝,「讓人捏一把冷汗」。
2012/05/19 聯合晚報】http://udn.com/

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謝謝我的家人

這張是寶弟三個月大的照片,吃的圓圓胖胖的。最近忙著趕一份份的報告、文章,忙到沒時間好好寫一些網誌文章。之後,應該可以慢慢正常點。

不過,雖然忙,但有陪著我的老婆、小孩,有跟著小孩一起成長,是最開心的。

謝謝你們!帶給我豐富的生活~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TRs:陸客不是萬靈丹

持續鬆綁陸客自由行的各種限制,對於提昇總體來台陸客人數絕對有非常正面的幫助,我個人也非常看好陸客自由行的市場。

但對於旅行這件事,當人們在思索準備要前往到一個地方旅行數天時,通常會先跟家人、親友討論要到哪裡去。這個時候一般會有兩、三個地方在作選擇,例如想到東南亞去玩,可以去泰國普吉島、新加坡、馬來西亞吉隆坡或檳城、印尼峇里島、菲律賓長灘島或宿霧等地方,甚至是近年來急速竄紅的寮國旺陽。

而列出潛在候選地點後,就是一番地激烈討論,不在乎討論住宿(選擇大飯店、旅館、民宿或villa等)、交通(機票、搭計程車、包車等)、餐飲(在地特色餐、飲品)、整體花費(機加酒、mini tour、旅行團、自由行)等。

若上述為多數人們準備出國旅行前的討論實況,那政府又應該怎麼在政策上引導我們觀光產業的發展呢?

為什麼這篇文章的標題寫:陸客不是萬靈丹?

依據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數據,國外觀光客來台數量從2008年的384萬,爆增2011年的608萬左右(小數點在此就不算了)。

其中,有比較明顯成長的如下:
日本:108.1129.5
東南亞:72.6107.2
港澳:61.981.8
大陸:32.9178.42007年為零,20088月開放)

因此,很明顯從2008年至2011年的四年間,國外觀光客來台的總人數成長,約有73.9%來自大陸與港澳地區。其他地區(韓國、美國與歐洲)沒有很明顯的成長(人數有稍增,但沒有很多)。


這樣的數據直觀地呈現了一個清楚的事實,來台觀光客人數的成長大多來自大陸與港澳,其他客源地成長非常有限,日本成長了20萬、東南亞成長了30萬,如此而已。假設扣除大陸與港澳,2008至2011年的三年間,每年僅成長約17萬人。


我們來看一下交通部觀光局與相關預算的2011年與2012年編列情形吧!


觀光局及所屬的2012年度預算僅編列48.2億元(2011年度為70.8億元);再細看觀光業務預算來看,2012年編列約12.8億元(2011年為26.2億元,減少13.4億元,2012年度剩下2011年度的48.9%)。國家風景區開發與管理的科目預算,2012年度編列約18億元(2011年為27.5億元)。補助觀光發展基金辦理「觀光拔尖領航方案」所需的經費,2012年度編列約10.6億元(2011年度為23.1億元)。唯一增加的是,2012年度的交通作業基金(國庫增撥觀光發展基金所需經費),編列14.1億元(2011年度為12.1億元)。


大幅砍掉2012年的預算是一致的現象,或許也是發現投入預算,也吸引不到國外觀光客,效益不彰,不如砍掉。^^"


用上述這句話,而沒有證據,就跟某些電視名嘴一樣了,所以剛剛花了很多時間把觀光局與所屬用於「觀光宣傳與推廣」的歷年預算拿出來簡單算了一下(預算跟決算會有差),來臺觀光客人次與觀光宣傳與推廣預算這兩筆數列的相關係數(計算時,將2001年觀光宣傳與推廣預算配2002年來臺觀光客人次。此外,扣除2001年的觀光宣傳與推廣預算與2002年來臺觀光客人次,因為當年度的此筆預算金額過高),竟然是-0.94(若含則降為-0.70)。


圖1  2002年至2011年來臺觀光客與觀光宣傳與推廣預算比較

從圖1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到政府將觀光宣傳與推廣的預算逐年刪減,因為觀光局的網頁僅提供到2001年的預算金額,不確定2000年及以前的數字為何。但可以很清楚看見,原來宣傳與推廣不用作,觀光客人數一樣扶搖直上。圖2扣除了大陸觀光客的人次,看到一樣的趨勢。

或許,應該讚許交通部觀光局,以更少的納稅錢,有更好的宣傳效果。
圖2  2002年至2011年來臺觀光客(扣除大陸觀光客人次)與觀光宣傳與推廣預算比較


政府的觀光政策其實內容很豐富!


觀光局近年來,的確在觀光政策的規劃上,越來越有願景與目標(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122),例如2011年的政策為:推動「觀光拔尖領航方案」及「旅行臺灣‧感動100」工作計畫,朝「發展國際觀光、提升國內旅遊品質、增加外匯收入」之目標邁進,讓世界看見台灣觀光新魅力

觀光拔尖領航方案又是什麼呢?(http://www.ey.gov.tw/ct.asp?xItem=53815&ctNode=2922&mp=1)從98年至101年,希望達成:「 101年目標:創造5,500億觀光收入,帶動40萬觀光就業人口,吸引2,000億民間投資,引進至少10個國際知名連鎖旅館品牌進駐台灣。」。

再來看,觀光拔尖領航方案的行動計畫:


()「拔尖」方案:1.「國際光點」計畫,深化觀光活動,由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籌組跨機關的專案小組推動;2.「魅力旗艦」計畫,推出獨特性、單一性據點,包括(1)「區域觀光旗艦計畫」(由觀光局聘請國際觀光總顧問團隊規劃,地方執行)、(2)「競爭型國際觀光魅力據點示範計畫」(由地方政府提案)、(3)「無縫隙旅遊服務計畫」(由地方政府提案)。

()「築底」方案:1.「產業再造」計畫,包括引進國際連鎖旅館品牌、鼓勵興建MICE大型會議中心、展館及宴會廳及異業結合(醫療、農業、SPA、文創、生態、部落)2.「菁英養成」計畫,與國際知名學院合作,薦送優秀觀光從業人員及觀光系所教師出國受訓。

()「提升」方案:1.「市場開拓」計畫,深耕既有市場、開拓新興客源2.「品質提升」計畫,執行「星級旅館評鑑」、「民宿認證計畫」,以與國際接軌。

嗯!

花了多少錢?照行政院院會通過的,應該是300億觀光發展基金(實際上可能不見得花到)。(3年:1304元/人,1年:435元/人,以2300萬人來算)


其實,真正重要的是政府在觀光發展的願景,搭配願景而擬定的策略(政策)與工作計畫(各項辦法與方案)才是關鍵。針對陸客,是打點,應該比較屬於工作計畫的層級,了不起就是屬於策略的層級。陸客的部份不斷地提出一些新政策與作法,那其他的客源地,如日本、韓國呢?那澳洲、美國、歐洲、中東呢?

雖然,因為觀光活動先天受到距離的影響(距離近的客源地人數通常就是比較多),所以目前(或者持續)極力爭取陸客來台觀光,的確是個很棒的策略或工作計畫,也是正確的方向,但是陸客來台之後呢?

慕尼黑啤酒節,一熱熱了多久?178年(計至2011年)。一般估計約有600萬的遊客會啤酒節期間湧入慕尼黑,假設這些遊客每人平均花費300歐元(住兩個晚上各100歐元,花100歐花買跟吃,基本上應該隨便都超過),18億歐元(約750~800億台幣)的花費輕鬆達陣。

臺灣去年(2011年)的來臺觀光客約608萬,扣除陸客之後就剩下430萬的來臺觀光客了。在此,很期待臺灣的觀光發展在邁至2020年的時候,可以有個很美好的果實,也很期待能盡量將新的、好的政策擴及非來自大陸地區的外國觀光客。


這篇文章寫太久、寫太長了,暫時停在這裡,之後再慢慢改。可能得拆成兩、三篇來寫,才會比較完整。

@Tamsui 20120304

===============================


陸客自由行配額 擬增至千人

再開放9城市 下月上路



【徐珮君、陳如嬌、李定宇╱台北報導】陸客自由行可望再開放9個試點城市,交通部觀光局長賴瑟珍昨透露,兩岸觀光小兩會(台灣海峽旅遊協會、海峽旅遊交流協會)正就試點城市最後協商;「增加試點城市後,陸客來台自由行每日人數上限,也將由500人調高到1000人。」去年開放至今,自由行陸客平均一天才185人,但相關業者和官員認為,增加開放城市後,看好陸客自由行市場。

小兩會初步達共識

陸客自由行目前僅開放北京、上海及廈門3城市居民來台,相關官員指小兩會已初步達成共識,規劃再開放天津、南京、廣州、重慶、杭州、西安、濟南、成都及福州等9個城市;一旦確定,預定3月上路。
移民署副署長何榮村表示,今年1月因為春節的關係,陸客來台自由行人數平均每天331人,2月回歸正常,平均每天225人;觀光局資料則顯示,去年6月28日開放陸客自由行至今年2月21日,入境人數為4萬4157人次,平均一天185人。數據顯示,自由行陸客人數離目標還有一段差距。
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姚大光強調,「雖然每天入境人數仍未達限額,但配合增加開放城市,來台自由行的陸客肯定遽增,入境配額的增加實有其必要。」

航空公司推機加酒

華航和長榮航空也看好陸客自由行市場,都將配合開放自由行城市推出機加酒自由行產品。華航表示,除配合開放城市推出機加酒的精緻旅遊產品外,也將與其他業者合作,推出如醫美行程的主題性商品。現在只推出由旅行業者包裝販售自由行產品的長榮航空表示,因應自由行城市和人數擴增,將推出由公司自行設計包裝的自由行產品,交由旅行社販售。
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說:「目前每天上限500人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除增加試點城市外,中國的組團社太少,應該會有幅度上的提升。」

陸客來台自由行重點

◎城市:目前開放北京、上海、廈門,研擬再增加天津、南京、廣州、重慶、杭州、西安、濟南、成都及福州九城市
◎人數:目前每天開放來台人數上限500人,研擬增加為1000人
◎財力證明:
●原規定:須有相當20萬元台幣以上存款或持有銀行核發金卡或年工資所得相當50萬元台幣以上
●已放寬:最近3年內曾附財力證明申請來台自由行,停留期間無違規或不法情事者,再次申請來台自由行得免附相關財力證明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TRs:Cape Town的隨談一

    2009年7月的開普敦(Cape Town)之旅對我來說,算是近年來蠻難忘的一趟旅行。為什麼?或許是因為身處非洲大陸的南端,感受那來自大航海時代開始對這個城市的種種影響吧?也或許是因為以前在國中上地理課時,總認為在世界地圖上的天涯海角這輩子大概很難會到吧!而今,竟然身處南非,有種認知與行動不協調的美感。

    這張跟下一張照片是我從飯店拍出去的,飯店在開普敦的西北邊。當時訂,很便宜,一個晚上只要大概900台幣。原本以為會是很差的飯店,到了之後,一切都還不錯,尤其是豐盛的早餐吧,讓住宿費都回本了。

    很喜歡這間飯店的風景,因為附近幾乎沒有比這棟高的大樓,視野算蠻棒的。遠處又是大西洋,所以視野的延伸性很好。


    這個山峰應該是Signal Hill(從Google maps上看的地名)。

    這是在開普敦著名的彩色屋那條街拍的照片。其實,到了現場,覺得有點失望,因為也不過就是個十來間、頂多二十來間房屋有特別上漆,規模不大,卻是開普敦的著名景點。這個經驗讓我深深感覺到,觀光就是要說故事,多說幾次,故事就變成真的。

    在現場待的時間沒有很久,陸續都看到有觀光客來。可以顯見,這條彩色屋的確是開普敦的著名景點,國際觀光客都會來這裡晃一晃。

    在開普敦維多利亞港的碼頭(這裡主要是觀光用的)。
    這裡的觀光碼頭(我姑且這麼叫吧!)讓人很有悠閒、舒服的感覺,台灣的漁人碼頭就差多了,但在福容愛之船飯店也開幕後,感覺好多了。其實,講這段話並不是在批評,而是覺得台灣旅遊地的各式各樣發展觀光的噱頭,有哪些真的好好規劃了?管理了?台灣的觀光發展策略,常停留在興建硬體設施,如同淡水漁人碼頭與金色水岸。但,發展觀光需要大量投資、大興土木,這是遊客要的嗎?值得存疑。

    開普敦大學的一景,到了這間學校後,深深為他們的校舍著迷。很有文化氣息的校園,走在校園內,非常非常享受。如果有朋友到開普敦,建議一定要來開普敦大學走一走。

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京華城的Snoopy展與Charles M. Chelz

    Charles M. Chelz是個很有名、很偉大的漫畫家,這不用我介紹了,因為比我熟悉他的太多太多太多了。雖然我也還蠻喜歡Snoopy的,但卻不是真的很熟悉漫畫內容或者它的發展。

    這次到京華城去看史奴比博物館經典展,純粹是陪著喜歡Snoopy的老婆去。老婆玩的很開心!

    很喜歡Snoopy的彩色版,在經典展裡,看到了黑白的四格漫畫,也看到了彩色的人物與漫畫,讓我很確定自己是因為彩色版而喜歡上Snoopy的。


    早期公仔的造型其實一點都不好看,不過看著從1950年代至今的人物造型演變,我發現很多好東西就是需要時間的淬鍊。1950至1999年,長達49年的創作生涯,就畫Snoopy漫畫,這真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


    在經典展,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穫是看到Charles M. Chelz說:「靈感不是每天都會有,但是他每天都要繳一份四格漫畫,週末也有一份彩色版。就是要夠專業,每天到辦公室開始工作,就可以有靈感」。(詳細的內容我已經忘了,大意是這樣)

    他的意思是說:「我哪那麼厲害,每天都知道要畫什麼。可是每天都要繳作業,週末還有更大份的作業要交耶!那怎麼辦呢?只好讓自己要夠專業,每天到辦公室後,拿起畫筆、東摸西摸、東想西想,就是再怎麼沒靈感,也是要把四格漫畫畫完。這才是把漫畫當做工作的敬業態度。

    所以,換成我的工作應該可以變成:「研究也不是天天有靈感,就是要夠專業,坐在電腦前面,東摸西摸,就是要繳各種分析結果出來,這樣才是把研究當做工作的敬業態度」。嗯!加油!!要夠專業啊!

20120205@Tamsui

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TRs:這就是市場機制啊!

    社會上很多亂象,新聞媒體都會用不同篇幅加以報導,當一些平常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變成新聞後,似乎突顯了社會亂象,但事實上,卻是把原本社會的潛規則告訴大家而已。只是,這些潛規則被補習班拿來當做招生的行銷口號,把市場的潛規則打爛,再被新聞媒體拿出來報導罷了。

    看到這則新聞的背後真正應該要想的是,台灣究竟應該如何形塑「市場」?

    一直以來,一窩蜂熱向為台灣的市場特性。

    從早期的葡式蛋塔、現泡飲料(連鎖),甚至接著葡式蛋塔後的巨蛋麵包等等。之前吳寶春的冠軍麵包口味為米釀荔香與酒釀桂圓,沒多久在我們家附近的麵包店就看到酒釀桂圓的口味推出了。


    創新、創意、文創......,這幾年,也差不多被講爛了,但真的有多少是紮根紮進教育體系基礎的深層?從小到大,有想法,通常就是被抹煞、被否定、被推翻、被嘲笑,甚少被鼓勵,這樣子的社會,真的能在最具有創造力的青年進入職場時,期待他們為這個社會帶來多少具有創新、創意的點子?


    反應在電子產業,就是發展出全球獨具特色的代工產業模式。反應在觀光產業,就是這則新聞裡談到的,無團可帶,卻拿證免費到處吃住。這就是不重視創新、創意,並將創新、創意落實在產品或服務的結果。如果思維沒有改變,創新、創意永遠是空談,在觀光產業裡的企業或公司,有誰在意要將營業額的5%,當做研發經費?(其他產業亦是如此)


    曾經想了很久,該如何解決導遊無團可帶的狀況。因為,當初曾經訪談過業界人士,他們告訴我,有經驗、會帶團的導遊、領隊很缺、非常缺,有證照的導遊、領隊很多,卻不見得符合需求。但至今,我依舊想不出解決之道,因為,如同在其他的專業領域工作一般,受訓不代表能把工作做好,非得藉著在現實環境裡,磨去稜角、磨亮能力、磨出人脈。而真正的問題是,許多考到證照的人,還沒磨出一套屬於自己的一招半式,就急著想跑跳江湖、急著想享受資深專業領隊或導遊的待遇。這才是無團可帶背後的問題,而這也是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是教育的問題!多數人都想要馬上成功,沒人喜歡蹲馬步。


    此外,筆者亦透過問卷詢問到野柳地質公園的遊客,發現如果附近有相似且更便宜(甚至免門票)的景點,他們會願意去嗎?多數遊客是願意的。這個態度背後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呢?多數遊客其實希望花費越少越好,即使野柳地質公園的門票已經非常便宜了(一個人50元,團體票更便宜),但大家還是希望能更便宜、甚至不用錢。可是,維持一個園區的清潔、服務品質、安全、更新設備、改善環境,這些都需要費用啊!!


    換言之,一個有趣的、能帶動氣氛的、負責任的導遊或領隊,您一天願意花多少錢聘請他呢?多數人可能會覺得,能不要付錢最好(甚至我自己常常也是這樣的心態)。筆者之前到七股濕地,搭舢板遊潟湖,那位負責在舢板上解說的是老闆娘,因為自己非常喜歡解說,所以花了很多的時間買書、讀書、想故事、編段子,甚至還花錢做解說版(有當地常見或特殊動、植物的照片)。遊湖的行程結束後,恰巧有機會跟老闆娘一起聊聊天,她說,其實市場是很現實的。他們的遊湖加烤蚵行程的價格比其他家來的貴,因為他們品質比較好,但是很多旅行社或公司旅遊會嫌貴,然後就轉去其他家,但是比一比之後,還是決定要轉回來給他們做。


    或許,最好的解答就是「尊重市場機制」,而政府的角色應是把遊戲規則規範好(完備的政策與法律),並且好好的維護遊戲規則,讓大家能在「正常」的市場機制下,體質不良的自然淘汰,物競天擇,留存的絕非溫室花朵,而是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導遊或領隊)。


    旅行社亦會因成本壓力,而砍每日的導遊或領隊費用,砍的下去,代表是仍有人願意接。甚至,有零導遊或領隊費的發生,表示市場仍有導遊或領隊願意去接。如果,不划算,就不要接啊!當然,講的輕鬆,做的辛苦,有許多人就靠著帶團維持家計。但如同台灣的代工電子產業被蘋果電腦、被三星或其他的品牌電子企業壓榨的時候,仍有產商願意犧牲、犧牲再犧牲自己的利潤也要拼著去接單一樣,落入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產生許多瀕臨倒閉的殭屍企業,欠了銀行一大堆錢,政府怕這些企業倒,影響金融業,所以讓銀行想盡辦法繼續借錢給這些殭屍企業,或者拼命想辦法連利息都可以繼續掛帳,也不敢緊縮銀根。這兩個不同的產業(電子與觀光)出現類似的狀況,反應的正是台灣社會的思維。


    人人有工作、人人有團帶,這樣的想法應該要淘汰了。希望台灣的觀光產業能在市場機制的半自由競爭下,更加正常化、更有競爭力。如此,有證導遊沒團帶,就是在尊重市場機制下,慢慢被淘汰的一群。如此,壓榨導遊、領隊的旅行社,也一樣會被市場機制淘汰。但,何時政府才會願意正視建立審查機制的重要性呢?


20120124@Tamsui

=======================================


華語導遊/導遊無團帶 拿證免費到處吃住
不少人看好陸客商機加入華語導遊行列,但近三年錄取人數遠超過市場所需,導遊殺價競爭造成帶團費大降、無團可帶的導遊激增,包括台北一○一觀景台等熱門景點,近期開始禁止「有證無團」的導遊免費入場。
旅遊業者說,導遊數激增後出現一個怪現象,無團可帶的導遊拿著導遊證,免費出入全台各觀光場所,「搭便車」跟著其他有帶團的導遊,享受觀光業者提供的免費餐點與住宿。
某家證照補習班就打出「擁有一張導遊證,能讓你到觀光景點不用買門票」的廣告,甚至把拿導遊證就可以免費入場的景點一一列出,訴求報考導遊的另類「福利」。
目前故宮、木柵動物園、台北美術館等地,都規定持導遊證即可免費進場,但最近沒帶團的導遊持證不買票進場的案例愈來愈多,引起業者注意。所以像台北一○一觀景台最近開始過濾,不准「有證無團」導遊進場。
馬英九總統二○○八年上任後,擴大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國人報考華語導遊的人數近三年跟著倍數成長。二○○九年報考華語導遊約一點七萬人,去年增至三點八萬人,今年報名人數逼近五萬人;除了傳統旅遊從業人員,包括大陸配偶、職業駕駛與中年轉業族,是報考華語導遊的新面孔。
由於導遊「供大於求」,有團可帶的導遊也面臨導遊費殺價競爭的窘境。一位旅行業者說,陸客團導遊要靠購物佣金生存已是業界普遍的現象。

全文網址: 華語導遊/導遊無團帶 拿證免費到處吃住 | 兩岸要聞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861802.shtml#ixzz1kLcbamJU
Power By udn.com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TRs:不再鼓勵學生去打工渡假的我

過去幾年打工渡假一直是我上課時,必講的一個重點。為什麼?因為,我自己在讀書時在大陸的中科院待了兩次(2001與2002年),分別待了一個月與兩個月,那時的經驗讓我眼界大開,也讓我開始用不同的角度在看台灣與大陸的關係、看台灣與世界的關係、看大陸與世界的關係。

2008年的挪威、冰島行讓我對旅行有了全新的體驗,一切的一切都那樣的新奇,每天至少拍超過四百張照片,22天的自助旅行結束後,一萬張的數位照片讓我足足花了一個星期才約略整理好,至今尚未沖洗成照片(我們家洗出來的是同行的朋友送的)。這趟自助旅行開始讓我產生許多跳脫原有思維方式的機會,也讓我變得有點不一樣了。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們在Trondheim買的新鮮草莓,很喜歡他們當季草莓的多汁與鮮甜,草莓是我們頭幾天最愛的水果!


在冰島,我們去騎了冰原摩托車(其實這對冰原環境一點也不好......^^")。但是體驗後,覺得人生有來經歷過這樣的旅遊活動真是太棒了!這或許是環境承載量(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不得不推背後最關鍵的主因吧!(明知不好,但卻又有需求,也只好在妥協下,有限度的開放)


這在前往挪威中部蓋倫格峽灣(Geiranger fjord)的路上拍的,第一次實地看到U形谷,多年後依舊感動。


其他的旅行經驗就不提了,所以,自己嘗到離開台灣到其他地方旅行的好處,當然也想跟學生們分享、也想鼓勵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出去,而「打工渡假」的方式,就成了大家在學生時代(或後學生時代)最好的選擇。澳洲、紐西蘭為了解決觀光產業與農業的季節性人力需求問題,而想出的好點子,現在也被其他國家學走了,例如日本、新聞裡的英國,像是美國也一直都有暑假打工的機會,例如有配合「長短期打工計劃(H-2B Work USA)」而開放的工作簽證(H-2B),美國國會每年給H-2B的配額有其限制

有兩個我教過的學生(女生)曾經參加阿拉斯加的暑期打工,在他們大學畢業的那個暑假,待在阿拉斯加的漁工廠,殺了三個月的魚,他們說帶去工作時穿的衣服全得丟了,因為滿滿的魚腥味,怎麼洗都洗不掉。聽著他們的分享,讓我聽得津津有味,睡在船上(貨輪改裝成漁獲加工廠,大家都住在船上),中間有幾天船要整修,所以睡到旁邊的鐵皮屋,晚上睡覺反而很冷。

有朋友到澳洲打工旅行,談了一場開始就知道會結束卻轟轟烈烈的愛情。

他們的人生,都因為選擇參加打工旅行而豐富了!

前年有個學生在家人反對的狀況下,到了某地打工渡假,結果和當地人談了一場戀愛。事後,她的家人很後悔,應該堅持反對到底。當然,他們會去,和我上課會鼓勵學生去的關聯性極低(因為平常上課都很少人聽我在講什麼)。可是,這次之後,我就很少在上課的時候,鼓勵大家去試試看打工旅行(渡假)。

主要的原因其實並不在於談異國戀情不好,而是打工渡假有一些事前想像不到的問題。例如,有個學生去了澳洲打工渡假,人生觀就此改變,開始熱愛到各國走走看看、體驗異國文化與豐富自我人生,能打工渡假的就打工渡假。再者,最近開始遇到一些朋友遇到工作上的困難,就會想去打工渡假。

這並非不好,但真的必須慎思而後行。打工渡假,往好處看,會增加青年對全球的視野、提昇英文口語能力、認識其他國家的青年;但往壞處看,會延緩青年進入社會的時間。打工渡假可以有很多好處,但絕對不是幫助我們逃避問題。此外,台灣社會開始慢慢發現家庭的重要性與無可取代的價值,因為家庭功能健全,減低的社會成本甚為可觀。

的確,對於盤纏不足的莘莘學子而言,打工渡假算是個成本低廉的好方法。冒險王出身的宥勝也是在澳洲打工渡假而改變了他的人生(當然不是每個人去了澳洲,就會變成另一個宥勝)。

為什麼我不再鼓勵學生去打工渡假呢?因為,我發現真正會影響一個人的視野與氣度,還是在於他自己看待人生的態度、在他自己是否有用腦思考自己的未來、在他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更重要的是,當他做了決定之後,得要努力實踐,在實踐的過程裡,累積屬於自己的挫敗經驗。就像在「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的這部電影裡的威爾·史密斯,或者真實世界的克里斯多佛·賈納,那面對困境,卻依舊選擇帶著朝氣、勇敢迎戰的勇氣。當電影接近尾聲,公司高層決定錄用威爾·史密斯成為正式職員的那一幕,我看了三次,依然眼眶泛淚。

所以,看待自己人生的態度、是否有思考自己的未來、如何規畫自己的人生道路,跟是不是能去國外打工旅行關係不大。與其鼓勵學生去打工渡假,我現在更重視鼓勵學生開始練習獨立思考、學習規劃自我人生,這才真正能解決每一個年輕學子的問題,而非僅是如同現在新聞媒體常看見的思維,將打工渡假這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簡化成「去打工旅行(渡假),就能夠提昇個人能力、改變人生,邁向工作的康莊大道」。

無論如何,恭喜第一位獲准至英國打工度假的幸運兒!這是人生漫漫長路裡多麼值得回味的一件事啊!!

20120119@Tamsui (這篇文章修改了五次,終於比較能完整表達原本的想法)

======================================
延伸閱讀:
1. 原來,我很棒:從這篇文章裡,可以感受到歐美人士對工作表現不吝於讚美,對於從小成長於打罵教育的台灣青年有多重要的正面影響!

20140122@Tamsui(未來會不定期,加入延伸閱讀的文章)
======================================

後記:請參見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

如果,您的狀況與選擇如同這位清大畢業生,我非常鼓勵您到澳洲賺錢。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好好思考、好好選擇、好好決定,現今台灣的經濟前景不佳,趁年輕趕快還完學貸,存第一桶金給自己,真的很重要!祝福年輕的學子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條希望之路。

20120913@Tamsui
======================================

註:新聞經過編修,將當事人的資料刪除(應當事人要求)。20120205

英國打工度假 首名幸運兒出爐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19日電)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今天表示,英國國境局已核發台灣第1個「青年旅行工作計畫」簽證;國境局官員說,歡迎台灣加入計畫,盼未來核發更多簽證。
英國自今年元旦起開放台灣青年申請旅行工作計畫(Youth Mobility Scheme, YMS)簽證。英國辦事處表示,英國國境局(UK Border Agency)已核發第1個簽證。
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代表康博偉(David Campbell)特地當面恭喜。康博偉表示,青年旅行工作計畫對英國和台灣都很重要,這是增進文化和經濟交流的最好機會,台灣年輕人有機會到英國體驗當地生活、提升英語能力,並增加對英國文化的了解。
英國國境局亞太區總監夏普(James Sharp)說,非常歡迎台灣加入英國青年旅行工作計畫,希望未來可核發更多YMS簽證給台灣青年。
英國「青年旅行工作計畫」對象為18到30歲的台灣青年,申請成功者可前往英國生活、工作或求學,最長不超過兩年;英國國境局每年核發簽證給1000名符合條件的台灣申請人。
台灣申請者需先向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登記申請贊助者證明(certificate of sponsorship),成功取得證明的申請人需在3個月內提出YMS簽證申請。到去年12月,共有3678名符合資格的台灣青年提出申請,由電腦隨機選出其中1000名。1010119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TRs:觀光產業回應市場需求

觀光產業回應市場速度是很快的,當年王建民投出成績後,原本的美東之旅就變成「替王建民加油團」。看到這則新聞,覺得既喜又憂。


喜什麼呢?我們的觀光產業(包含兩岸政府)總算產生比較具體回應市場需求的案例了,對於未來的觀光產業發展,看到一絲曙光。讓我們繼續拭目以待,看這光是不是真能慢慢昇起?


憂什麼呢?觀光產業對大陸的依賴又更深了!這無可厚非,畢竟大陸的市場規模(2010年的國內生產毛額總值達到30兆9700億人民幣,正式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目前全球無法忽視的,任全球各國均無法忽視,更何況地處對岸的台灣呢?


但反過來看,台灣近年來,國際觀光客數量的快速成長,多來自於開放大陸客來台帶來的成長。2007年來台旅客人數約為371萬,其中觀光目的約為164萬;2010年來台旅客人數約為556萬,其中觀光目的約為324萬;2010年減去2007年,則來台旅客人數的差額約為185萬、觀光目的的差額約為160萬。


再仔細查閱觀光局提供的統計數據,2007年時,表單僅統計港澳,人數約為32萬;2010年時,已增加大陸(人數約為122.8萬),港澳人數則成長至56萬左右。因此,2010年減去2007年,則約為146.8萬。與上一段的數據相比,可見扣除大陸與港澳的成長,約僅成長13.2萬人次。再以122.8萬加上56萬,則為178.8萬,可算出大陸與港澳佔了2010年國際觀光客來台市場的55%(以人次計算,還沒找到不同國家/地區觀光客的平均消費金額)。與2007年的19.5%相較,差異極大。觀光局的新聞裡有提到2011年來台的大陸觀光客人數約為178萬,等正式的統計數據公告後,還可以再算一下2011年的依賴程度是否變得更高了。


這僅僅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沒有任何複雜的內容,數據可查閱觀光局的統計數據(http://ppt.cc/,1RQ),仔細確認一下就可以查證。


如果僅僅從觀光產業發展的層面來看這個問題(不要討論政治問題),過度依賴一個市場,究竟好或不好?再者,從這則新聞延伸可以看到的問題是什麼?觀光是一體的兩面,有入就有出,出境到大陸黃山觀光,有直航班機,多好啊!!光2011年到黃山的台灣觀光客就有34萬人次!!到其他地方呢?找了很久,沒找到台灣赴大陸旅遊人數的數據,只能知道2010年有941萬的人次出境。


依賴單一市場而來的成長,該如何看待呢?我沒有答案,仍在累積......。


20120119@Tamsui


======================================================

安徽黃山 有直航班機可達

(中央社台北18日電)屬大陸華中知名景點的安徽黃山,將有直航班機前往。由長榮航空經營的桃園─黃山航線今天開航,每週3班往返,飛行時間約2小時。
新華社報導,桃園─黃山航線首航儀式今天在黃山機場舉行。出席的長榮航空董事長鄭光遠表示,長榮航空將為黃山飛往桃園的個人票旅客,提供返程互搭服務,只要持返程機票,就可直接搭乘飛返黃山及往虹橋、浦東、杭州、南京、寧波的長榮班機,且不須加價。
報導引述長榮航空資料指出,桃園─黃山線由MD-90型飛機飛行,每週三、六、日下午6時20分自桃園起飛,晚間8時20分抵達黃山;返程於同日晚間9時20分起飛,深夜11時15分抵達桃園。
報導說,前往黃山旅遊的台灣遊客,每年以23%的成長率逐年遞增,去年達34萬餘人次,佔所有入境遊客的26%。10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