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是目前要推動台灣向上發展很重要的關鍵。寫這篇文章的起頭是因為看到了:「找無人才真相!慣老闆給薪差 年輕人赴澳打工狂增十倍」蔡佑駿這篇文章(建議閱讀原文,有精采的圖表可搭配文字一起閱讀)。
赴澳打工,在假設每個月都能順利找到工作並且提供住宿的前提下(澳洲打工薪資參考),的確每個月賺個台幣五萬以上不是什麼大問題(以服務生平均14AUD/hr來算,一天8小時,不算加班,一週是5*8*14=560AUD,一個月是720*4=2,240AUD,一年是26,880AUD,以目前匯率約1:31來算,833,280NT),省吃儉用一年可以存個五十萬以上。在台灣,許多工作的起薪都在22k、25k(大學畢業,一年的年薪不過22k*13.5=297k),加上要生活開銷(租屋一個月五千、吃飯一個月六千、交通費兩千,簡單算就要扣掉13k),省吃儉用一年了不起存個十萬。
去澳洲打工,除了可以存一筆錢,還可以感受異國風情、認識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學習與人溝通的口語對話、獨立面對挑戰,好處多多,也難怪前仆後繼地台灣青年大軍蜂湧而至、人數逐漸增多。
但,也在此提醒,當打工的人多了、工作供給的增加趕不上工作需要的增長時,理想狀態就改變了,找不到工作、存不了錢、一直吃老本,甚至有人騙人的情形,也越來越多了。當外地來打工,卻找不到工作,盤纏用盡時,流浪在街頭的人也會變多。這些都是選擇要去澳洲打工的年輕人必須要注意的。
回到這篇文章想談的主題,薪資。
企業過往不斷用短視近利的方式,追求利潤極大化,是台灣廠商主要的問題。政府的政策趕不上全球競爭的快速變化,也是另一個問題。自從台灣走入選舉式的民主社會後,選舉代表了贏者全拿的殘酷事實,而過往立法委員三年一次,總統、直轄市市長、縣市長、議員等四年一次,加上彼此時間的交錯,導致幾乎年年或兩年有一次重大選舉,也讓政府很難提出前瞻性的長期政策,並且針對時勢隨時調整。光是首長頻頻走馬上任,就讓大家看的眼花撩亂,更別說首長還沒進入狀況,又得為某些事情下台或遭到撤換(不過有狀況的確也該換)。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政府僅能以維持現狀為主要目標,再輔以微調的方式進行各項施政策略的改善。加上各種權益關係人(財團、社區、NGO、各級政府、媒體等)的意見,想把政策做好真的有其難度。
但,目前台灣的確陷入惡性循環,在蔡佑駿的文章裡(原文),有一張圖很清楚地點出這些問題。要如何跳出這個惡性循環,而走上正向循環呢?
或許,可以回到「薪資」來看。維持物價穩定,在過去這二十多年來,對於台灣社會的繁榮有莫大的幫助,例如生活水準的提升、保險的價值維持在一定的程度,但卻也為了維持物價穩定而讓整體薪資維持不變。
台灣缺乏天然資源,發展工業有其先天的限制,加上原本以代工為主的發展模式,面臨現今的科技革新與專利戰爭,其實應該轉換思維。台灣擁有的是美麗的自然環境、四面環海,也有美麗的離島,若能善用自然環境的優勢,搭配具有創意的節慶活動,應能從觀光產業走出一條活路。觀光產業屬於服務業,當吸引到國際觀光客前來時,可以帶來外匯收入,亦可藉由觀光產業的發展,提昇國際能見度,並走出一條屬於台灣的經濟之路。當觀光產業活絡時,亦有成為轉運、金融與渡假中心的機會。
臺東縣政府近日舉辦的臺灣熱氣球嘉年華,是個很棒的節慶活動,善用當地自然環境特色,搭配人為舉辦的活動,成功吸引眾人的目光。期盼這個活動是走向正向循環的開端,未來在政府、企業與社區的通力合作下,能讓短暫的成功走向永續的觀光發展。
舉辦活動需要的短期人力,可以考慮仿效澳洲打工渡假的方式,給予較高的時薪,以臺東為例,可以思考在四季要舉辦什麼樣的大型活動,例如冬季是知本溫泉季、春季是關山單車季、夏季是鹿野熱氣球嘉年華、秋季是原住民嘉年華(僅是隨意舉例,實際上應針對該地各權益關係人之討論,在共識下,凝聚出之在地特色,進而舉辦相關活動)。
如此,可吸引年輕人或可參與之短期人力。給予較高的時薪(這一點是臺灣舉辦活動必須要突破的思考點),好處在於可吸引願意投入之人力,亦可要求提供好的服務品質,甚至要求先接受訓練,並隨時考核。在這樣的過程裡,一方面提昇節慶活動的服務品質,亦可讓參與節慶活動短期人力的年輕人經由此經驗,增進未來從事服務業的成熟度。
簡言之,節慶活動所需之短期人力招募有難度,要招募到有品質的人力更難。若能從提高時薪著手(大部分大型節慶活動通常由政府舉辦,因此從政策的觀點,提高時薪應可減低實行難度),會有類似國外打工渡假之類似效果,也可以考慮臺灣開放打工渡假簽證,鼓勵外國人來台打工渡假。但目前,許多節慶活動的舉辦是由政府以標案的方式,透過公開的採購評選,挑選承包商,要達成提高薪資的方式,確有其受限於機制而難以改變的現狀,如何解決制度問題,是一大難題。
薪資是關鍵,觀光是解藥。
@Tamsui, 20120819
0 意見:
張貼留言